当前位置:首页>>理论研讨
构建基层法律服务平台,推动法律服务深入基层
时间:2017-12-11  作者:  新闻来源:  【字号: | |

           构建基层法律服务平台,推动法律服务深入基层 

                           饶平县人民检察院 高瑞淼 丁伟宏 

  法律服务基层,就是在基层辖区内的社区和村镇广泛开展法制宣传、法制教育、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等活动,使法律知识深入千家万户,从而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以及依法维权的能力,提高全社会的法治化管理水平。其最终目标就是强化社区法制宣传教育和社区自治工作,促进和谐社区建设。 

  法律服务基层工作是一个全社会的系统工程,一直以来在基层都有持续开展,也受到人们群众的广泛认同,但随着人们群众对法律服务的需求日益提高,我们需要把深化法治社会建设摆在全局性、基础性和战略性的重要地位,突出抓好总体设计,明确工作重点,统筹扎实推进。着眼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社会各界关注、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组织实施了依法畅通群众诉求渠道等实事,极探索新时期法律服务贴近基层、贴近群众、贴近民生的载体和形式,建立社区法律服务站,架起党群干群沟通的桥梁,畅通社情民意反映渠道,形成解决矛盾问题的新机制有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一、以法律服务站为工作平台,把法治元素导入基层治理 

    法律服务站以法律思维和法治方式改变以往基层工作的管理思维和行政方式,改变在基层“法律使不上、插不上手”的工作局限,群众不再感觉法律遥远,社区学法用法守法崇法的氛围逐渐浓厚。一是在职能定位上突出服务性。服务站以便民利民惠民为出发点,以宣传法律知识、提供法律咨询服务、化解社会矛盾纠纷、收集社情民意、引导和服务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为主要任务。二是在人员配备上突出专业性。设定服务站工作主体为政法实务部门人员,从中选派政治素质好、法律素养高、热心公益事业的法专家和法律工作者担任社区法律服务站负责人。三是在组建标准上突出规范性。加强社区法律服务站规范化建设,明确了工作场所、工作流程、工作队伍等相关规章制度,确保社区法律服务工作规范有序运行。四是在工作方式上突出灵活性。每月固定一天为法律咨询服务日,每月开展一次法治宣传或法制讲座。同时,根据社区的实际情况,采取灵活多样的工作方式,针对不同诉求提供差异化法律服务,不定期开展法律咨询宣传服务活动。 

    二、以群众需求为工作切入点,把法律服务延伸到基层群众 

  法律服务站可以满足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法律服务需求,真正使法律进入寻常百姓家,实现法律服务关口前移。一是规范社区管理法律服务站可以利用自身法律优势为社区管理的决策社区规章制度的建立健全提供法律意见,协助社区行政和公共事务管理,对相关执行情况进行法律监督。二是开展法律咨询。定期对社区居民的实际问题进行现场法律指导,引导居民群众沿着正当途径、到相应对口部门解决问题。积极为社区居民解决法律方面的困难和问题,为基层组织审查合同文件、为社区居民起草法律文书、帮助代办公证、提供法律咨询等。三是协助社区矫正。帮助社区对在社会上执行刑罚的人员进行管理监督,通过思想教育、法制教育、社会公德教育等,矫正社区服刑人员的不良心理和行为,使他们悔过自新,成为守法公民。四是参与帮教转化。配合综治组织和相关部门,加强对重点对象、释解回归人员、法轮功人员的帮教转化工作,积极帮助解决法律、心理、就业、生活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以利于他们顺利适应社会生活。五是提供法律援助指导。帮助社区建立法律援助潜在对象数据库,将社区困难家庭、弱势群体作为服务站重点服务对象,重点走访孤寡老人、低保户、残疾人家庭,发放法律援助宣传单和法律援助卡对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当事人提供指导,协助其向法律援助中心办理申请手续。 

    三、以法治文化建设为载体,把法治宣传深化为法律实践 

  法律服务站能够从加强社区法治文化建设培育居民法治精神方面,将法律意识和法治理念进一步带进了社区。一是大力开展普法宣传。组织普法小分队,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系列普法宣讲活动把法律送到居民身边真正实现了送法入户,法治宣传教育更接地气、更聚人气、更有生气。二是打造法治文化阵地。积极引导社区建设法治文化宣传阵地,在小区主要道路旁设立法制宣传栏,定期更换宣传材料和内容,图文并茂宣传法治理念,做到让居民茶余饭后有法律知识可学,形成了居民看的是法律、议的是案例、行的是规矩的法治氛围。三是开辟法治宣教点。设立专门的法律图书角,不断更新法律书籍,将图书角打造成了居民学法的阵地,每周定期开放,起到“平时可学、用时可查”的实用作用。四是开设社区法律学堂。定期在社区举办法治文化讲座,以案例形式对辖区居民讲解涉及赡养、民间借贷、损害赔偿等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知识,提高辖区居民法律意识提升社区居民在日常生活中处理涉及自身的民商事纠纷的能力。 

    四、以排查化解为重点,推动基层运用法治思维方式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紧密结合在全市推行人性化、网格化、信息化、法治化社会治理模式,积极推动基层法律服务与四化模式深度融合、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一是着力抓好网络覆盖。将社区法律服务站与网格化管理、百姓说事点有机结合起来,组建了“站”中有“格”,“格”中布“点”的多层次、全方位的工作网络。二是着力抓好源头预防。网格员、百姓说事点信息员积极发挥倾听群众呼声、收集社情民意的作用,将群众反映的法律诉求总结上报社区法律咨询服务站,服务站再指派法律服务团队进行专业化解答,群众不出社区就能解决遇到的法律问题。三是着力抓好矛盾纠纷化解。法律工作者具有专业法律知识,调解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水平相对较强,介入社区居民具体事务的处理,迅速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给出让当事各方较为满意和接受的方案,提高工作效率。四是着力抓好排查与预警。对社区内的各类不稳定隐患深入进行排查,定期分析和评估风险,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及时从法律层面提出对策建议,推动了矛盾纠纷的依法解决。五是着力抓好信访接待。畅通基层群众的诉求表达渠道,通过引导社区居民依法信访、依法表达诉求、依法解决争端,实现源头防访。 

  五、以专业化为目标,不断加强基层法律人才队伍建设 

  社区法律服务站以全市政法实务部门工作人员为主体公、检、法、司各部门分别指派专人作服务站的工作人员,专职提供法律咨询宣教服务,从中选派站长,负责统筹安排服务站全部工作,与社区与其他社会组织进行沟通协调。选聘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律师作为服务站驻站律师,每周到社区提供义务法律咨询。同时,可以吸收具有一定法律素养、热心公益事业的各类法律专业人才组成志愿者队伍。三管齐下,实现对专业化人才队伍的建设,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法律服务需求。 

    

本院介绍
组织机构 院史
领导班子 检察官
检察委员会
互动平台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微博二维码
微博二维码

版权所有:广东省饶平县人民检察院

电话:0768-7811041 邮编:515700

京ICP备10217144号-1

技术支持:正义网 本网网页设计、图标、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转载、摘编或建立镜像,禁止作为任何商业用途的使用。